从“打工人”到“尾款人”:年轻人疯狂购物的原因是什么

2020-12-01 16:17   来源: 互联网

“别睡觉。振作起来!超低折扣一年只有一次!如果你不买,再等一年吧!”10月20日晚,无数打鸡血的李嘉琪《不睡觉》里的“工人”,愚蠢地交了定金,成了“最后一个付款人”。


“押金好一阵子,尾巴在哭”,醒来后,你再次打开购物软件的“余额付款人”,看到“待付”的巨款,后悔不已。这是一批深受市场经济影响的年轻人。无论他们是真的需要它,还是加入到兴奋之中,他们似乎在“双11”的抢购浪潮中,以及在“水深火热”的群体认同中,找到了压力与幸福的平衡点。


我什么都不缺。我要加入“哇!怎么会有这么便宜的东西呢?”这是刘曦今年“双11”期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。今年各大电商平台不仅延长了活动时间,而且价格也更具吸引力。刘曦走遍各大直播间,付了几笔首付。”事实上,我什么都不缺,但我是在看主播说很好之后买的。


image.png


22岁的刘曦今年刚大学毕业,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不到半年。网上购物成了她工作繁忙后唯一的消遣。她是个“心软”的人。她的心和购物时的行动是一致的。在经济独立后的第一个“双11”,她购物的月薪几乎是月薪的两倍,由于过度消费和分期付款,她“负债累累”。


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大学生薛子谦身上。本来他什么都不想买,但有很多促销信息。为了“凑热闹”,他打开了购物软件。他正好看到自热小火锅押金优惠20元,于是交了定金,收到了一大盒自热火锅。


在小额定金的诱惑下,8盒化妆棉、4瓶家用洗衣液、1盒自热火锅如今的年轻人真的活得一个人成了一个团队。


商家和“裁缝”的“例行公事”的悔恨和无奈引起了共鸣。共鸣的背后是商家设置的“心理陷阱”。


健身器材划船机已经躺在黄家豪的“购物车”里半年了,直到今年的“双11”,当他看到定金加上余额比原价便宜了400多元时,他按光速付了50元定金。


当他看到“1150元未清余额”时,他惊呆了。面对难得的400元降价,黄家豪十分不解:“如果今天不开始,可能会失去这个折扣,再等一年”,这种消费决策心理被经济学家称为“减损厌恶”心理。当人们面对同样数额的收入和损失时,他们认为损失更难以承受。

责任编辑:无量渡口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东南周报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
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,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